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新发展模式和塑造新发展业态的重要实践。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余杭艺尚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同时也存在政府过分追求政绩、企业急于争取政策、土地等冲动现象,造成“假小镇真地产”“新瓶装旧酒”“全靠凑”等乱象。
许多徒有其名的“概念小镇”的出现,反映了各地一些深层次问题。
政策精神领会不到位,将特色小镇建设当作招商引资“风口”和下派指标。
首先,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政策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且越往基层越严重。认识偏颇导致行动走样,在现实中将特色小镇当成个筐,在招商引资中将“特色小镇”作为噱头,各种发展诉求都冠以此名义。例如有些地方将特色小镇概念无限扩大,将新规划的农业、教育、工业、生态保护项目等都以特色小镇的名义推出,有些地方则借助特色小镇的概念来争取款项改造旧城区。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计划经济思维,将建设任务简单地逐级下派。例如,有些地方要求各市、区、县均要选择出各自的特色小镇培育试点,打造所谓“省、市、县分级创建的特色小镇格局”。这完全背离了国家要求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基础条件较好的特色小镇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