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 发布时间: 2021-01-22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原创唯美乡村2021-01-16 07:05:28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i6917920997987418635/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农村人越来越少,这是趋势,也是大势。

空心村、高龄化、职业缺失化,这样的现象,普遍弥漫在你我他的家乡。

过去,我们走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一路下来,新农村、美丽乡村、田园乡村、特色小镇等试点项目落地,只是步子迈的小而已。就这样,也搞了十几年。

全国各地,涌现出一些经典的模式,比如:浙江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县域建设,打造了美丽宜居乡村“升级版”。广东省支持创建160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大幅增收。江苏省大力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行动,累计建成324个田园乡村。山东省选择30个县、300个镇、3000个村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福建省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实绩突出的村镇实行奖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这些地方,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前站、树模范。

当下,我们要建设新农村,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这是主动进攻的大战役,还需要走十几年。

导致,农村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外出务工就业人员多,留守人员“老小病弱”多;学龄儿童少,青壮年劳动力少(外流)。简单地说,就是“两多与两少”。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一些地方,房屋闲置、岗位闲置;村民居住分散、党员分布分散。外出人员回归方式有“候鸟式迁徙”和“无序回巢”的特点,其流动性与波动性给农村规划、建设和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后备干部缺乏、使得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上现任的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严重,严重影响队伍形象,年轻人也不愿意加入,人才更是稀缺。

基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迫在眉睫。

大环境突变,出现多个拐点,农村处在蓝海边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已经是既定方针和路线。“双循环”背景下,国内大循环,发展农村是关键。

中美关系出现了“拐点”,必须依靠振兴乡村来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般制造业出现了“中国拐点”,一般性制造业出现了全球性“过剩”——产业工人收入过低、支付不起城市化成本,依靠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推动农民城市化的先发国家现代化“普适经验”成为了谬论,所以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推动农民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

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拐点”,生态文明价值观已经占主导地位,喜欢乡村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

城乡比较优势出现了“拐点”。一方面,城市相较乡村,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比较优势、在资产价格上涨速度的比较优势等方面的优势都基本消失;另一方面,随着低利率时代到来,很多地区的乡村会成为置业创业热土,所以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后疫情时代的安全观会发生了“拐点”,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及服务等在地化及区域化成为基本的安全共识,喜欢乡村的人将越来越多。

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枯竭,乡村“腿短”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必须依靠乡村振兴补“短腿”。

农村,处在“生态文明、数字文明”主导下,向上发展的大环境,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玩转国内大循环,就指望乡村振兴了。农村,未来10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驱动器,投资的一片蓝海。

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进行必要行动

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农民的多元化需求为前提。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大跃进、一刀切,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村庄撤并。农民的生活及就业,住房品质如何,公共服务质量,农民的各种产权及财产性收入,土地增值及增值收益,村集体经济及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都需要考虑进去。要的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做新如旧;需要保护性的建设,采取必要行动。如果简单排斥农民、破坏乡村形态,甚至发生诸如强制合村并居、农民被上楼等,必然影响农民幸福感,这是对乡村的破坏而非建设,也不是振兴乡村,而是折腾乡村。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其次,各类村庄,按需求规划,后建设行动,实用性要强。规划引领,建设落地,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基建配套等,做好顶层设计,找对发展方向。农村,单一、平庸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思路,难以适应,目前的需求。必须,多规合一、找准定位,操控全盘,采取跨界融合的思路,给农村发展寻找更多的理由,侧重强落地性。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通过新兴技术的加持打造,才能让偏远、普遍、廉价的农村,永续发展,构建新功能,打造新产业,形成具有内生韧性,能够应变未来的乡村发展模式,更宜居宜业。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这样,把规划编制好,把建设落到实。

其次,建设新农村,尊重乡村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根本。农村,自古以来,就有这些特点:明确的领域感,相对模糊的社区边界,多层级的公共空间形态,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的交往空间,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稳定的邻里关系,强烈的集体意识等等,必须在其考虑的范围内,来搞建设。不能罔顾自然规律,来破坏其农村生态。而且,要把脉问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需求搞建设,能把真金白银带进来,让农民装口袋。

两大趋势,奠定农村未来发展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会形成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地。

一方面,是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两亿农村户籍人口,会进城落户,近郊的农村,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主导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新基建,提升配套服务及质量。

两大趋势,要以“生态文明、数字文明”的驱动下,向未来发展。

智慧小镇或智慧乡村,是农村未来发展的雏形。

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化城镇,必须要有载体。不管是“城郊融合型、大型城镇型、工贸带动型”,还是“农业主导类、生态涵养类”的近郊农村,在科技赋能的情况下,必须朝着智慧化的进程来发展。

要不,将会萎缩乃至消亡。

智慧小镇,本质是靠产业大数据来驱动,主要体现为“大数据中心+田园社区+商业配套”的产品空间组合。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从产品模型看,智慧小镇呈现为“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的五维范式,是一个融合产业支撑、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的生态圈,一个集聚创新资本、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资源集聚区,一个涵盖新型科技文化旅游、科技生活体验的未来消费区,一个空间社区化、引擎互动化、业态融合化的双创空间,一个安全舒适、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生活区。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智慧乡村,本质是“数据驱动的乡村”。

智慧乡村,打造三个支撑板块(政务、商务、农务),塑造一个自治管理中心,汇聚多个智慧应用。

一中心,即智慧乡村自治管理中心(DAO),实现“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

汇聚多个智慧应用:多个应用包括智慧+产业、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扶贫等。

大变局,拐点已现?建设新农村需提质升级,宜居宜业是未来

智慧乡村,将有价值的信息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从应用层面获取经济效益、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于是,我们团队,作为“智慧小镇和智慧乡村”的跨界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乡村大脑”的理念,通过“可信村落---BaaS"平台来驱动,试点“智慧小镇和智慧乡村”,建设三农大数据中心。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将会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的理想状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释放农村巨大的消费及投资空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玩转国内大循环。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促使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