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文旅行业的“新顶流”——研学旅行

  • 发布时间: 2023-11-14

文旅行业的“新顶流”——研学旅行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0747224743428619/?log_from=0a73df4179d32_1699863827552

市场的变换往往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曾经的市场顶流,露营发展速度放缓,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各地兴起的研学游热。研学旅行,成为了文旅行业的顶流。

旅游专家认为,露营的火爆主要得益于周边游的火爆,这是新冠之下的政策市场。随着政策的改变,露营走入下半场,属于必然。而迎来政策利好的研学,成为顶流也就不在话下了。

一、当官方和旅企“爱”上研学游

一路狂飙的“露营”热,在旅游出行全面放开后发展趋于平缓。和“露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旅行业的另一个赛道研学旅行,出行全面解禁后的文旅市场,研学旅行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近10年,随着国家级政策支持研学旅行,义务教育“双减”背景,叠加新一代父母教育理念革新,催生研学旅行市场逆势增长:2021年研学旅行人数达494万人次,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480万人次,2022年更是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023年,在旅游市场提振复苏形势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研学旅行市场复苏明显。

3月20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浙江文旅厅主导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会在绍兴召开;3月27日,张家界武陵源2023年研学旅行季活动启动;3月29日,由四川文旅厅、教育厅、内江市主办的2023年春季全省研学旅行产品推介会成功举行;4月3日,由洛阳市主导的2023年世界研学旅游大会在洛阳成功召开。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内,全国先后有数十场关于研学旅行的会议举办,这些会议大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主导,规格都相对较高,从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各地对研学旅行的意愿和推动。

在各地官方的大力倡导下,研学旅行正在接过文旅行业复苏的第一棒。

二、研学旅行抢占文旅新高地

研学旅行的热潮,不单单停留在官方主导的会议层面,各地旅游企业也在紧跟其后,迅速地落地。

在百度以“研学旅行”为关键词,查询到了近千条有关研学旅行方面的最新新闻动态:宜城研学游火爆,“行走的课堂”接待两万多人次;四川丝路奇幻城“2023中国寻根之旅”刷爆海外游子朋友圈,四川兴文石海景区迎来“研学游”热潮,700余名学生在兴文石海开展“研学游”活动;浩山红军园迎来南昌200人研学旅行团;湖南500名小学生来到洪江古商城开启春季研学之旅......

从官方到企业,从会议到落地,研学旅行在这个春天,一路狂飙,抢占文旅行业新高地。

研学旅行热背后,是市场对研学需求的集中释放,更是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必然的结果。从2018年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之后,文旅融合这个命题就得到了加倍的关注。

作为文旅融合的典范,研学旅行几乎是无缝隙地把文旅融合到了极致,文化自信从孩子开始,在行走中感知中华文化。研学旅行于无声处的浸润,让文化自信犹如这个春天的秧苗一样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潜滋暗长。

三、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规定,越来越明确。

2013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016年12月

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2021年4月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开展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课程精良、运行规范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2021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等8部委:《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发挥工业文化研学教育功能,鼓励各地利用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等设施培育一批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2022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有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支持。

一系列国家政策利好支持下,研学旅行蓬勃兴起,研学旅行活动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从地方政策角度来看,2016年之后,海南、河南、云南、北京、广东等地相继跟进,明确提出各中小学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实践活动。

四、研学课程类型

1

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纪念馆:如党史馆、名人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的“研学”活动。

用“场馆+”的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馆内现有物品激起队员们的研学兴趣,教会他们研学的方式。

带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让他们勇敢地直面惨淡的历史,并懂得以史为鉴,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物馆:博物馆可以中小学教材为依托,设计开发科普与感受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研学路线及体验课程。

涵盖各类文化,涉及历史、天文、地理、动植物等领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沉浸式研学互动体验,并引领高年级学生进行课题式研究。

非遗手工:开发传统技艺、传统美食、传统戏剧、传统艺术、传统游戏等多种类型的研学项目。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一种民间技能,感受一段文化经历,尝试一次思维创新,体验一回成功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传统礼仪文化:专业礼仪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互动,教孩子们懂得尊敬老师,学习礼仪文化,让孩子们知礼、懂礼、习礼、用礼,从而立德、立智、立能。

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传统礼仪的窗户,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传统礼仪的种子。

2

自然生态课程

开展感受祖国河山、跟着课本去旅行、地质环境、生态保护等主题课程,以“让自然成为课堂,让协作成为可能,在旅行中体验学习”为宗旨。

结合自然地域特色,开展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等特色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地球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如广东的大湾区热点、港珠澳大桥、深圳之大潮起珠江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点、有哪些重要技术、创下过哪些第一……

带着无数的疑问在问答思考、实验体验和游戏体验中,孩子们全方位立体地感受港珠澳大桥的关键桥梁技术;

从高阻尼橡胶与普通橡胶的对比实验中,深刻理解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

通过港珠澳大桥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的了解,实际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突破课堂的封闭圈,让孩子们在开放性的集体活动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4

地域特色文化

如古村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美食手工制作等。

让孩子们走进乡村和自然,探访古村,考察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宗姓祠堂、古村风水布局;

考察传统民居,了解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千年来的社会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

研究社会问题,空心村来历,“新农村”理念,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探索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敬畏感恩,体验大美乡村,学会敬畏自然和生命,懂得感恩天地万物。通过身临其境地学习、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知识和阅历。

5

场地

营房、研学场地和设施、展厅和餐厅、模拟场景、科普教室、会议室等

五、景区开展研学旅行的方式

1、满足常规学校春秋游等社会实践需求,景区可结合自身主题定位,策划相关研学体验活动,采取定点打卡、场馆互动等形式开展微研学活动;

2、依据研学规范标准,研发深度研学课程,接待规模控制在100人以内,打造小而精的特色主题活动;

3、打造成定制个性化产品,针对中高端家庭儿童提供不一样的游玩体验;作为二消项目在景区及直销平台上销售,定时开课;

4、寻求学校合作,将景区某个资源点结合校本课程切入,将青少年的课堂移至景区;

5、形成组合拳,自身研学产品资源不多的情况与周边资源结合,打包为多日产品。

六、关注未来,则把握未来

相关专家认为:研学旅游的核心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了解风景名胜、工业创新和历史文明,是最值得的投资。关注祖国的未来,就可以把握企业的未来。

企业应当抓住机会,更多地挖掘企业自身的主题,用主题开发的思维,打造企业主题研学旅游项目,融入更多的体验互动,让祖国的未来记住企业的几个亮点。这样就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企业的种子,通过精心呵护,就有望长成参天大树,最终成为企业乘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