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开发农康旅融合项目,这三方面问题会逼退?

  • 发布时间: 2024-07-09

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开发农康旅融合项目,这三方面问题会逼退?

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开发一些关于农村“养老”的农康旅融合项目,甚至带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或许面临的挑战性还是极大。

当下,我们不能忽视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存在着以下三大方面问题:

1、农民工承担养老费的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形成一支流动的劳动大军。然而,随着整个大环境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行各业都在缩减开支,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家中老人的养老费,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今年以来,因经济原因离开养老院的案例悄然增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2、农村养老机构退院率达25%

在南方GDP百强城市运营近十家农村养老机构的张先生说:“往年,老人因去世或经济等原因退院的比例约为15%。

而今年上半年,许多老人家属都主动找上门来说因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多数时间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护理。这也导致机构整体退院率提高到25%。

在农村或乡镇区域养老机构普遍采用普惠型模式,主要面向周边农村及乡镇的老人提供服务,月收费通常在2000元—5000元。

今年以来,一些老人家属反馈在外务工的收入下滑,但因老家无人护理,只能将老人转至每月几百元的养老院。

这种“降级”也发生在一线城市的乡镇区域。因此,这给民企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带来一些思考。

3、大量农村养老机构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退院”,大量农村养老机构都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目前,养老机构的价格已经十分“内卷”,入住率也没办法再提升。另一方面,相对于农村人的收入,即使普惠型养老机构也太贵了。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平均不足300元,相比于2500元/月以上的普惠型养老机构费用,农民养老金只是杯水车薪。为啥一直强调,要取消农民养老金歧视制度了。

所以,受限于经济能力和养老理念,农村老人除非迫不得已,一般都不会住进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是常态。

足以说明,不管是高龄老人继续种地,还是农民工漂泊在外谋生计,都面临着养老危机,这个形势很严峻,未富先老折射出一种现状。

而且,农民工平均年龄增加,一方面说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持续恶化;另一方面体现农民工当下面临的困境,对于许多年龄大的农民工来说,由于养老金不够维持生活,导致他们不敢退休

以至于,还有一些地方鼓励农民或农民工进城买房,在城里工作、生活,但却又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这种政策歧视,再难有巨大吸引力。

总而言之,“老有所养”最基本要考虑的是生活居住的问题,“老有所依”这里不仅指“养老金”,更要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医疗服务、生活服务、辅助性服务等能下沉到“最后一公里”,这样才能把农村老人的福音落地变为福祉。

因此,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开发“农康旅”融合项目,只能瞄准城市“三高”退休老年群体,吸引下乡养老,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弥补养老基础设施短缺性问题,这个资源合理配置太重要了,抓住了这一点,或许是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