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执产业振兴妙笔绘乡村振兴宏图

  • 发布时间: 2024-10-11

执产业振兴妙笔绘乡村振兴宏图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尹耀增

时下正是浩门河畔收获的时节,金灿灿的青稞和菜籽穗压弯了秸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

在这个收获的美好季节,9月13日,记者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增收等问题采访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洛布加。

洛布加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门源县聚焦产业“四地”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构建“青稞、油菜、饲草、藏羊和牦牛”为主导的种植养殖体系和适度规模发展的“食用菌、西门塔尔牛、冷水鱼”特色产业体系,写好乡村振兴门源篇章。

门源县作为海北州最大的农业县,是如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

对此,洛布加表示,门源县通过开展“田长制”试点,县委、县政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把“田长制”试点工作作为加强耕地保护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纪律要求,制定出台《门源县耕地保护“田长制”会议制度(试行)》等五项制度,以制度化全面提升“田长制”建设水平,形成了“人人关注耕地,人人珍惜耕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和“人人当田长,每块地都有人管”的管理机制。门源县耕地保有量为61.91万亩(4.1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55.18万亩(3.7万公顷),均占全州70%以上。辖区青稞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3万亩(1.5万公顷)左右,年产青稞6万吨;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亩(1.8万公顷)左右,年产油料3万吨,享有“青稞良繁之都”“门源油满街流”“北方小油菜发源地”之美誉。

如何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增收动力?

洛布加介绍,门源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抓住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契机,以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为抓手,累计投资7747万元建成食用菌菌棒恒温车间、香菇多糖提取车间及生产线、鲑鳟鱼水产种质资源场、西门塔尔牛养殖场。建成运营清真牛羊屠宰场,引进海沃集团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填补了门源标准化屠宰厂历史空白,为门源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产业联合体+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牧户”的产业化合作新模式,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1家,逐步形成“良种为支撑、生产为基础、旅游为名片”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有效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通过发挥“乡土”优势资源,擦亮“金色门源 富硒善地”品牌,铆足干劲做好“特”字文章,累计认证国家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11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突破20%和40%;成功打造门源青稞、门源小油菜籽、门源奶皮、门源香菇、门源蜂蜜等国家认定的“门字号”区域公共品牌;“门源蜂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出口日本,实现海外销售“零突破”。

“门源县委、县政府坚持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推行‘保护环境、统防统治、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绿色清洁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有效措施,提前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洛布加介绍,近三年,门源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33.8万亩(2.3万公顷),全县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全县平均化肥使用量11.7公斤,低于全省水平,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活力。

洛布加说:“门源县将坚持高原绿色、生态有机、优质高效发展目标,多措并举强基础、延产业、树品牌、拓销路,积极探索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让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助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编辑:韩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