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白露”中的伊人

  • 发布时间: 2018-09-10

“白露”中的伊人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a082ab0102xv9y.html

 “白露”在不经意间走来了。

一片碧绿的树叶从傍晚的风中飘来,纹理清晰的绿色叶面上浅浅地写着“秋天来了”。

如果说“立秋”节气只是在秋的门外发出的一句惊喜问候的话,那么,“白露”时节则是真正迈入秋的门槛了。

秋真的来了。它在“白露”的召唤下,正诵读着《秦风》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轻盈地迈进秋的门槛。听着如此之美妙的诗句,不禁让我想起生活在《诗经•国风•秦风》中的少男和少女:在青青的苇荻的叶片上,白露凝结的霜花闪着星星般的亮光,透过稀疏的苇荻望过去,那个心上的美人在水的另一边静静地徜徉。也许,经过了一个季节甚至几个季节的思念和等待,到了“白露”时节,爱情的果实才真正成熟了吧!

除了恋爱的果实,还有自然界的赐予。秋粮和秋果,秋阳和秋水,秋花和秋歌,秋收和秋祭,还有白露时节酿的秋酒……

忙碌的何止是农夫呢?还有那些秋雁,它们从这个时节起就要开始一次新的长途迁徙。在这个时节,它们的鸣叫是愉快,是从容的;它们可以乘着秋色,品尝着田野中的果实,带着憧憬向着南国飞去。

来到这个时节里的文人墨客还没有来得及伤感,因为还没有到“悲秋”的时节。他们刚刚从炎热的盛夏中逃出,此时,望着泛着金色的大地,沉浸在秋风飒爽的氛围中,享受着秋的果实,心中荡漾的是满足和惬意。不信,你读一读杜甫的《白露》:“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居然将白露时节描写的如此引人入胜,实在是因为“白露”时节是值得咏叹的。

白露是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而“露”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个节气的特征。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有这样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礼记》中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句子。

对于喜欢秋天的人来说,“白露”的到来是值得庆贺的。对于贪嘴的少年来说,这个时节是可以饱口福的日子;对于青春中的人们,则是《诗经》中所描写的那样,是恋爱的时节,也是收获爱情的时节;对于中年人,这个时节也属于他们,不论是阅历还是时光;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时节适合回味。生活在这个时节里的人们还有什么比愉悦心情更愉悦的事情呢?

我又想起了《秦风》里恋爱中的男女主人公:“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这个时节本就属于恋爱中的男女吧!在苇荻的摇曳中,苇叶上的露珠还没有抖落,早早来到秋水之眫的青年男女在白露时节相约相会。可能是讯息传递不准确吧,在情郎焦急的期待中,美人却只能隔着秋水,在水的对岸深情地望着他。这是怎样的一幅美妙的情景啊!这首《蒹葭》之所以能流传三千年,或许就是因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再水之湄”吧!

这首诗取自《秦风》,应该发生在“秦地”。而位于北方的秦地,“白露”正是最美的时节。或许,只有最美的时节才会发生最动人的故事吧!

如果从《诗经》时代开始到现在,粗算应该有3000个这样的时节。在3000个白露时节里,发生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又有多少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啊!

仔细回想,中华文明实在不仅仅局限在文字和器物上,还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文明的表现之一。它将季节的变迁用二十四个特定节气来表示,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每一个节气对应的就是地球在黄道上运动15°。农历二十四节气在201611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在制定二十四节气时,主要是为了农耕。正是在这些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中,人们在付出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不断地用自己的精神产品和情感生活丰富着这些循环往复的时节,让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变得绚丽多彩和富有意义。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秦风》中的句子又一次拨动我的心弦。在如此美好的时节里,恋爱中的男女被“白露”浸染的秋水所隔,美丽而多情的伊人依然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他们依然只能在秋水的两岸深情地相望。他们在三千年前“白露”时节的恋爱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拨动了古今多少人的心弦啊!

相约在“白露”时节的男女主人公要想依偎和牵手只有逆流而上,也许逆流而上的过程才是最美的,就如同这“白露”时节一般。

                        201898日•白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