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在淮水与大运河相遇的地方

  • 发布时间: 2019-12-16

在淮水与大运河相遇的地方

作者:肖江  来自:http://blog.sina.com.cn/xiaojiang

淮河古称淮水。淮水东去,一泻千里,浩浩汤汤。在即将奔流入东海的时候却与一条古代的人工大河相遇,这条大河就是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这条运河的年龄要超过隋朝的大运河近千年,它开凿于公元前486年,是吴王夫差开凿大运河的最早河段——邗沟)。大运河沟通了淮水和长江。而在大运河和淮水相遇的地方诞生了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叫淮安。

淮安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公元489年(南齐永明七年),设置淮安县。在后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淮安所在的地方建置多次变化,直至元代,该地正式设置淮安路,明代设置淮安府,清代沿袭明代继续设淮安府。近现代,淮安建制也多次变化,直至2001年,原淮阴市才更名为淮安市。

淮安的建制虽多次发生变化,但其建城史却超过2200年。境内出土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属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年代在公元前5400~公元前4400年,其文化地位列在大汶口文化之前。

在我的印象中,在古代,凡是水运发达和便利的地方总会形成繁华的都市。淮安就是这样。

淮安曾是漕运枢纽,也是盐运要冲。在今天的淮安,还有漕运总督府和江南河道总督府的旧迹。淮安在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因河而兴,因河而盛”,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我曾两次到访淮安。2015年夏末,借在常州开会之机,应当地政府之邀,我们一行多人到访淮安。只因为在淮安逗留的时间太短,且时间多被公务活动占据,只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2019年深秋时节,我又一次因公到访淮安。虽然也有公务安排,但我还是忙里偷闲,在朋友的陪同下,走马看花,终于和淮安有了一次真正的约会。

提起淮安,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它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周恩来在淮安出生,他在十二岁之前均在淮安度过,十二岁时离开家乡,此后再没有回到故乡。在我参访周恩来故居时,从现存的图片和史料看,周恩来留存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印迹非常少。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叹这块淮水与大运河相遇的土地,只因为它孕育了周恩来这个伟大的人物。

或许是我的兴趣使然,每当我到访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时候,会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和人文特别青睐,访问淮安的时候,亦是如此。

淮安在地理上位于长江以北的“里下河地区”,属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的东部,境内除了淮水和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外,淮安还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境内还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有水的地方总给人灵秀的感觉,何况淮安居于两条著名河流和一个大湖之侧,人杰地灵似乎是天造地设。

翻开淮安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顿时跃入眼帘。除了周恩来外,淮安还是汉代大军事家韩信的故里,以及巾帼英雄梁红玉和民族英雄关天培的诞生地;让我眼睛一亮的还有,淮安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家乡。此外,还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以及汉赋大家枚乘的故里。

我对枚乘的印象是深刻的。除了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外,我最为欣赏的是枚乘孤傲、正直和独立的士大夫人格。枚乘早年曾担任吴王刘濞的文学诗从,刘濞发动“七国之乱”时,枚乘以《上书谏吴王》劝谏,后又以《上书重谏吴王》再一次劝谏,未被采纳后,他悄然离开吴国前往梁国与梁王刘武交游。“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因劝谏书而闻名于朝野的枚乘被汉景帝任命为弘农郡都尉。但枚乘不喜欢做官,却一味喜欢和贤才名士交往。他称病辞官到梁国继续和梁王刘武交游。刘武(梁孝王)去世后,枚乘回到家乡淮阴(现淮安境内)。最令我感动的是汉武帝(刘彻)和枚乘之间的惺惺相惜和相知之情。汉武帝做太子时就被枚乘的才气折服,一直希望和枚乘交游。等到汉武帝即位时,枚乘已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但汉武帝还是希望能够当面向他请教。为了把枚乘从家乡接到京都来当面求教,汉武帝考虑到路途遥远和颠簸,就令人用蒲草将车轮裹起来去请枚乘,枚乘终因年迈,在前往都城的途中逝去。

枚乘去世后,汉武帝在痛心和痛惜之余下诏询问枚乘儿子的情况,但枚乘的儿子却没有善写文章的,后来才找到枚乘的妾所生的儿子枚皋。汉武帝找到枚皋后,亲自面试,拜为郎,曾令其出使匈奴。汉武帝对枚皋非常宠幸,曾长期任用枚皋为他的文学侍从。从某种程度上说,汉武帝对枚皋的宠爱中包含着他对枚乘的相知和倾慕之情。

枚乘不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在哲学方面也有建树。他的作品除了著名的《上书谏吴王》和《上书重谏吴王》外,《七发》是其代表作品。

徜徉在淮水畔和古运河边,看着缓缓流逝的淮水和运河水,我不仅再一次为淮安这块灵秀之地的历史和人文而感叹。

曾经作为漕运枢纽和盐运要冲的淮安,在特定历史时期也注定是商贾云集之地。而在封建时代,这些富商巨贾在迎来送往和纸醉金迷之余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以我多年的思考得出一些浅见:在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巨商富贾腰缠万金,实力雄厚,但在封建社会中依然处于社会的下层(俗称下九流),在士大夫眼中,特别是王公贵族眼中更是位卑之辈。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极个别人跻身官场(通过交往和接近权贵得到官职或捐得功名),但许多人最后的结局仍然令人唏吁(例如,红顶商人胡雪岩等)。这些商贾在穿着和住宅的制式等方面都不能“逾矩”,那么,什么才能让他们的虚荣心得以发挥呢?或许除了纳妾之外,斗富的方式主要是营造私家园林和研究美食。这也是在许多地方我们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存留下的众多古代私家园林的原因(特别在江南一带)。到访淮安后,我也对著名的“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有了一定的认知。

“淮菜”原是淮安的本地菜,而“扬州菜”也是扬州的土菜。大运河的开通让淮安、扬州以及苏州和杭州联接在一起。由于交通便利和往来商贾的原因,“淮菜”和“扬州菜”逐步融合并吸取了杭州菜和苏州菜的特点,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淮扬菜”。而在“淮扬菜”形成菜系的过程中,历史上的富商巨贾的“以菜斗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的淮安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享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中国大运河(淮安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拥有众多人文遗址和诞生了众多历史名人的淮安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光游览,今天的淮安也在新淮安人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

淮安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在淮水和大运河的滋养下,淮安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如果说淮水和大运河让历史中的淮安成为名闻天下的重镇,不如说,正是淮水和大运河的便利让来自中国南方和北方的贤才名士有机会在这里交流和思想碰撞,让来自中国南方和来自中国北方的优秀文化在这里交融并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而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某种程度上说造就了千百年来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淮安是值得纪念的,淮安是值得记忆的。因为从淮安曾经走出周恩来,走出吴承恩、枚乘、韩信、关天培、刘鹗……,也因为只有淮安是淮水和大运河相遇的城市——唯一相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