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之滨的音乐盛会
作者:肖江 来自:http://blog.sina.com.cn/xiaojiang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这是诗经中名为《小雅·鼓钟》中的诗篇。许多年前,我偶然读之,立即就被诗中的意境吸引了。一位诗人,一位忧国的贵族君子,应邀出席一场在淮水之滨或在淮水的三洲上举行的音乐会。在汤汤淮水的映衬下,钟、鼓、琴、瑟、笙、磬、龠等乐器先后奏响并最终形成合奏,久违的雅乐和南乐穿插也其中。
多年以来,每当我想起这首诗,眼前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在淮水之滨或在淮水的三洲之上,一场盛大的贵族音乐盛会正在举行。一位应邀出席盛会的诗人被音乐会盛大的场面和音乐震撼,也深深地为音乐陶醉,音乐引发了他的思古幽情。诗人忧心又伤感,想起了逝去的美德懿行的君子,不禁泪如泉涌,在音乐中缅怀,在缅怀中向往,终于,诗人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同时被音乐感动的还有诗人身边的淮水。
依据我的知识和判断力,举行音乐会的所在地应该在淮水流出上游进入中游的位置,也即今天的河南淮滨县辖区至安徽蚌埠市辖区之间。理由有三:一、淮水从桐柏山中涌出之后很长一段路都是山区,淮水全程落差大约200米,从源头开始到今天的河南淮滨县(上游结束的地方)360公里的路程落差达178米,在落差较大且交通不便的河谷中举行音乐会是难以想象的。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水滨举行音乐会也应该选择地势平坦且水流平缓的地方,而且平原地带也便于前来参加音乐会的贵族的车马通行;二、对于河流来说,一般只有在水流平缓时才能形成沙洲,诗中的“三洲”应该也是在水流平缓的地方;三、从今天的河南淮滨县至安徽蚌埠所在的中游均是地势平缓的平原,这些地方在先秦时代属于周王朝统治的较核心区域,也是诸多周王朝贵族分封的领地。因此,我推断,这场盛大的先秦音乐会应该就在这个区域。
对淮水源头以及曾经举行这场盛大音乐会地方的向往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缘前往。不期中,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走近淮水的源头,并且能够在淮水的上游区域盘桓数日。这次机缘让我越来越相信那场在先秦时代举行的被载入《诗经》的音乐盛会就在我访问过的地方。
从河南的北部出发一直向南,越过中原大地,到达河南南部一个叫信阳的城市,这是我此次行程的第一站。
十月的豫南已经满眼都是秋天的景色。秋雨,也趁此机会悄悄地走来。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在匆匆忙忙的工作和行程之余,我的脑海中不时闪现访问淮水源头和寻找那场在淮水之滨举行音乐会地方的念头,这个念头最终导引着我走向那场在先秦时代举行的音乐会的地方。
一个秋雨濛濛的上午,当我站在位于淮水之上的出山店水库大坝向浩渺的水面望过去的时候,我心里清楚,这里并不是淮水的源头,只是淮水上游的“上游”。经向信阳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打听之后得知,从这里溯流而上,大约几十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到达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在太白顶西北侧,一条汩汩涌出的溪流就是淮水的源头。尽管我至今没有到过淮水的源头,但我早已从众多关于淮水的文字和图片中知道了桐柏山的太白顶,也知道了名字叫“淮源”的地方。
我时常感叹,自然界和人类在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我本人对桐柏山的水系分布情况没有更多考证,我猜想,或许,在太白顶的东南侧也有一条溪水汩汩涌出,它和西北侧的溪流或许来自同一地层。西北侧的溪流则因为成为淮水的源头被记入史册并受到华夏先民的祭拜;而另一条溪水则只是一条默默无闻的溪水,蜿蜒曲折向东南而去,最终只能委屈地被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下的江水吞没,最终失去了个性。而西北侧的这条被称为淮水源头的溪水则安然流淌在河谷之中,泉水的脚步洇湿着身边的森林和大地,接受着人们的赞美和称颂;溪水悠然而下,叮咚的泉水撞响了太白顶云台禅寺的钟鼓,也将自己的高傲融入从寺中传出的虔诚的咏经之声。
我无数次想象这条神奇的淮水,每一次都被想象中的淮水而感动。当然,被淮水感动的远远不只是我,还有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华夏人。他们把最美的名字——“淮”给予了这条河流,也把最美的寓意给予了这个河流。
站在出山店水库的长坝上,透过乳白色的雨雾向着淮水的源头眺望,那条奔腾着清亮溪水的河流正欢快地向我涌来。我将和涌来的溪水携手从这里出发,走过上游,再走向中游和下游。
淮水,在远古时代被尊称为“渎”。这条被远古的华夏人视为“河神”的河流似乎从走出源头的那一刻就注定是不平凡的。
淮水从源头开始,似乎就和华夏民族的人文和历史紧密相连。处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之间的淮水流域不可避免地和两地的文明碰撞,在碰撞的火花中,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走向文明也是必然的结果。
黄河流域炎黄部落的山河一统让淮水两岸进入华夏文明的版图。防洪治水有功的大禹沿淮水支流的颖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禹会诸侯”,并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从这里开始,经过夏、商、周一千八百年的融合发展,淮水流域终于成为华夏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就在我脚下的这块豫南土地上,在今天的信阳区域内,商、周之时,就分布着申、息、弦、黄、江、蒋、蓼等诸侯国,在西周时曾是申伯的封地。经过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洗礼,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豫风楚韵”。钟灵毓秀的淮水源头也是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郑成功等名垂青史,而且,这里还曾经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驻马店地区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华夏人文始祖——盘古开天辟地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还是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以及孔子七十二贤中有六贤的家乡就在这一区域。秦丞相李斯的故乡以及墓冢也在此。从众多的史料和人物来看,淮河文明早已经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隶属信阳市的淮滨县,地处淮水中下游以及豫皖两省交界处。望名生义,淮滨即淮水之滨。我首次到访淮滨,也第一次知晓淮滨这个地名。淮滨县是建国后设立的县,也是新中国为了“治淮”而设立的县。
在现今的淮滨行政区划里,自古至今也是历史和人文荟萃之地。被称为千古廉相的孙叔敖故里就在这里。淮滨还是华夏蒋氏的祖根所在地。
淮水从源头走来,经过高差近180米的跌宕起伏,在这里似乎要歇息一下。淮水到达淮滨后变得平静而舒缓,这里已经和中游的沿淮平原连为一体。
我也在盛情的信阳朋友的邀请下从淮滨搭上轮船跨过上中游分界线向安徽省境内的中游驰去。跨越上下游分界线的旅程是在秋雨绵绵中开始的。此时已是傍晚时分,秋雨在淮水之上不紧不慢地淅沥着。淮水两岸绿树成行,秋意乍现;淮水静静地流淌着,几只从淮水岸边的淮草中惊起的淮鸟追逐着轮船,在船尾的上空上下飞舞着;岸边不时有身着雨衣的钓者专心致志地挥起了渔竿……我站在轮船上层的甲板上向四周望去,在蒙蒙的雨雾中,大片大片的平原出现在视野之中,让我惊喜的是,视野中出现了连绵的沙洲,沙洲之上,杂树丛生,淮草摇曳,谧境悠然。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我忽然又想起了诗经中的句子。那场在先秦时代上演的盛大音乐会或许就在这里的淮水之滨或者沙洲之上举行的吧?!举目四顾,在灰蒙蒙的雨空下,我希望能找到答案。雨雾中,只有淮鸟在我的上方鸣叫着,似乎在向我传达着远古的讯息。。
我又想起了那位伫立在淮水之滨的诗人——那位发忧古之情的贵族君子。在淮水之滨,面对着汤汤东去的淮水,耳畔奏响的是久违的鼓钟之声和雅、南之乐;诗人想到衰微的王朝和国运,他的忧思也随着东去的淮水流淌出来。他忧国运,也忧时代,他希望那些具有美德懿行的君子出世。在他的面前,淮水是他的知音,淮水是他的听众。
我又想,淮水之所以被称为“渎”,被远古的人们当作河神祭祀,一定有其缘由。那么,这场盛大的音乐会是否就是走向没落的周王朝的贵族们为祭祀淮水而举行的呢?这些贵族是否就在以这种方式在祈祷淮神的保佑呢?那个忧古的诗人也一定是想向淮水倾诉些什么或者祈愿什么吧!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在数千年的风雨和岁月中,有多少人在淮水之滨忧思和悲歌;又有多少人铿锵和砥砺。我多希望,一场盛大的音乐盛会的钟鼓能够再一次在淮水之滨敲响;我希望能从中听到盛世之音,也能听到淮水发出的汤汤肯定之语。
202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