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农民放弃、退出宅基地,这个“馊”主意,背后一场风险能不能转移的博弈,确实有点“坏”!
从今年5月份以来,官方推出了最激进的地产刺激政策,国家队开始下场收房,搞保障性住房。各地跟进之际,城市房价不见起色,甚至还在跌。这不,多个地方政策再出“新招”,吸引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为了解决首付问题,还奖励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农民能不能接住这个“盘”,还有待商榷。
关键最怕什么?
就是从刚开始鼓励放弃、退出宅基地,到不见起色,搞起“一刀切”式强迫农民上楼,这种现象,一些地方早有先例,不得不警惕。
如何谨防这种现象发生呢?
那就必须依法依规,合情合理,以农民自愿为前提,鼓励有这部分需求的农民工或农民进城落户,但后续配套政策要跟上,给这些人留有余地,而不是断了“退路”。
尤其,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没有稳定的谋生能力,就导致还贷能力不稳定,医疗、养老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个社会福利承载能力跟不上,新的社会矛盾又来了。
这些年,随着农村深化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有偿退出还得有一个标准价格,以什么价格鼓励有需求的农民退出,谁来出这个钱,必须拉个清单,算清明白账,让农民来选择。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或城或乡的生活是大趋势,只是个人选择性问题。
如果,一旦选择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农村户口,农村集体组织享有的所有权益随之放弃,出去了,进来就更难了。甚至,落得“落叶无法归根”的一幕。
所以,一些地方性政策出台,一定不要跟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大趋势,农民需要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而不是还没有成为“有产者”前却沦为“房奴”,成了转移风险的“接盘侠”。
总之,每次遇到重大危机之际,农村似乎总被当成了解决方案的承接地,总有打农民的“坏”主意,但别忘了,农村本身也存在劳动力流失、收入低、土地失衡、环境污染、养老医疗等多种难题,需要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来解决。否则,一些矛盾还没解决,又在酝酿制造新的矛盾,这种苗头要遏止住,不是啥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