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元上都遗址

  • 发布时间: 2019-07-09

元上都遗址

作者:肖江  来自:http://blog.sina.com.cn/xiaojiang

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多年,其中有一段时间住在元大都遗址旁不远的地方。今天的元大都遗址早已被辟为遗址公园,公园内除了高高低低的土堆外,还栽种着各种树木和花草,这里早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在遗址公园旁居住的时候,也经常会去公园里散步或纳凉。尽管我知道这里曾经是元朝都城的遗址,但并不知道为什么称之为“元大都”,直到2005年春天的一次偶遇,我才恍然大悟。

2005年4月初,我在内蒙古通辽市出席一个会议后应朋友之邀前往锡林郭勒盟。当天傍晚,我们一行乘坐被内蒙古民众称之为“草原列”的火车从通辽出发,大约夜里一点钟左右,到达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桑根达来车站,又乘坐越野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由于到达上都镇时已是凌晨时分,大家简单洗漱之后就睡下了。第二天,当刺眼的阳光将大家唤醒的时候,已经是早晨九点多钟,时任正蓝旗统战部长的那日苏先生早已在宾馆大厅等候。吃完早餐后,我们前往旗政府和当地的领导和干部进行了座谈,也让我们一行对蓝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觉。午饭后,和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那日苏先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在此之前,我没有真正到过草原,又听说正蓝旗是锡林郭勒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心早已向往之。而同行的朋友中也大多是第一次到访蓝旗,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到真正的大草原看一看。

那日苏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正蓝旗人,也是典型的蒙古汉子。我们上车坐稳后,那日苏先生就操着一口略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开始向我们介绍正蓝旗的情况。正蓝旗人口约有八万人,辖区面积约一万多平方公里。上都镇并不大,草原几乎和城镇连在一起。出上都镇东行,沿着并不宽阔的道路向东行驰十多公里再折向北不到五、六公里,就是著名的金莲川草原。向草原深处望去,远远地似乎有城墙隐约可见,当汽车愈行愈近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一座残破的城墙遗址出现在眼前。车行至城墙边停下,我们在那日苏先生的带领下登上城墙,居高四望。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展现在眼前。经那日苏先生介绍,我才得知,这就是元朝的夏都——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元朝的夏都,还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元世祖——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登基的地方。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坐落在广阔的金莲川草原上。元上都所在的区域在有史料记载中,最早进入该区域的是山戎和东胡人;公元三世纪,东胡分为鲜卑和乌桓两支,乌桓族成为该地区的主人;公元四世纪,鲜卑族崛起,建立北魏王朝,该地成为北魏的属地;公元十世纪,辽、金两代均将此地作为优良的狩猎和游幸之地。公元1168年,金世宗因此地盛产金莲花而将此地命名为“金莲川”草原;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南下攻击金国,并占领该地,金莲川成为成吉思汗的避暑地;1215年,成吉思汗将金莲川草原所属的桓州凉陉定为“夏宫”。其孙忽必烈自1256年开始在此建城并不断扩建。公元1263年,将其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时间跨度108年。据史料记载,元上都在鼎盛时期,人口曾经超过15万人,有6位元朝皇帝在此登基。

元上都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格局。从今天的遗址规模仍然可以看出其宏伟的宫城和整齐对称的街巷以及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

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纪行》中对元上都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其记述的“竹宫”在史料中和考古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午后的金莲川草原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此时的金莲川草原还是一片枯黄,举目四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这座元朝的夏宫清晰地映入眼帘。据史料记载,元上都外城呈曲尺状,西面和背面城墙长2220米,东墙长815米,南墙长820米,共有四门,外墙四周有护城河围绕。在元代,元朝皇帝每年春末就开始出发前往上都,途中大约要走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方便长途迁徙,还在途中修建了一座中都(在张北县境内)。皇帝在上都要居住办公三个月左右,然后在秋天的时候再启程返回大都。元末的时候,这座“夏都”据说被红巾军的一把大火将其化为废墟。那日苏先生介绍,元上都遗址被史学家誉为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都城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可以说,元上都遗址,埋藏着半部元朝史。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也被其宏大的气势所感染。走在元上都遗址之中,似乎是走在一部历史之中。我似乎目睹了元上都辉煌的场面,也看见了元上都被冲天大火毁灭的场景,一阵清风吹来,我也似乎听见了元上都的叹息。

夕阳西下,阳光洒满了元上都遗址。遗址中有牛羊在其中自由地嬉戏和吃草,也有不知名的鸟儿在草丛中鸣叫着。城墙外护城河中的河水在夕阳中闪烁着光芒,几只水鸭在水草中扑棱着翅膀悠闲地享受着夕阳中的时光。我默默地从遗址中走出,沿着沙石铺就的小路向草原深处走去,身后的元上都遗址城墙在我的身后变得越来越模糊,直至变成一条灰色的线条……

当天晚上,我回到宾馆后久久不能入睡,终于,我披衣下床,走到桌前,摊开稿纸,写下了一首关于元上都的诗——《元上都古城》。

自2005年开始,我曾经十余次陪同朋友到访元上都遗址。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亲切和熟悉的。在我首次到访元上都遗址的第二年(2006年),元上都遗址被国家列入申遗预备名录。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的初夏时节(2019年),我在呼和浩特开会之余,又一次想起了元上都。已经几年没有到访元上都了,一种久违的冲动让我驱车600多公里从呼和浩特前往正蓝旗,又一次在夏日的早晨徜徉在元上都遗址之上。

此时的金莲川草原已经鲜花盛开,草肥水美,只可惜金莲花还没有大面积盛开,雪绒花也还藏在碧绿浓密的草丛之下。但金莲川草原的美已经一览无余。我看到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周边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遗址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前往游览和观光。

走在元上都遗址之中,我想起了那个远渡重洋而来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我在想,马可·波罗在到访元大都之后是怎样来到元上都的呢?他是骑着马到访元上都的吗?当他经过长时间的旅途劳顿,穿过广袤的草原看见元上都巍峨的宫殿的时候,他是否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以今天的交通条件,从昔日的元大都驱车前往元上都只需要短短的三、四个小时。元朝的皇帝如果生活在今天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提前一个多月前往元上都避暑,而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回到他们的心灵故土。只可惜,他们选择错了生活的时代。但转念一想,这种长时间的远途跋涉又有什么不好呢?正是这种时空上的距离感才让经历的人们倍加珍惜,才会有浓浓的乡愁的感觉,才能体味生命中的种种不舍。没有了这种时空感,也就没有了刻骨铭心和望眼欲穿的感觉,也体会不到痛彻心扉的离别之感。

和元上都遗址的相遇和相见也许是我和上都700年前的约定吧!或许,在我的旅行日志上应该和马可·波罗一起从大都出发,穿过雄伟的长城,走过张家口,翻过野狐岭关口,然后在元中都歇歇脚,再骑上矫健的蒙古马,驰向美丽的金莲川草原。当听到从草原深处传来悠扬的蒙古长调的时候,我知道,上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