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岳阳楼与《岳阳楼记》

  • 发布时间: 2020-06-16

岳阳楼与《岳阳楼记》

作者:肖江  来自:http://blog.sina.com.cn/xiaojiang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第一次到访岳阳最想去的地方自然是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知晓岳阳楼可以追溯至中学时代背诵过的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时至今日,我仍然可以熟练地背诵全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仲夏时节,在一个云雾缭绕的闷热的午后,我终于在朋友的陪伴下登上岳阳楼,希望能如范仲淹文中所描写的那样一览“巴陵胜状”。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俯瞰洞庭。岳阳楼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据说,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门楼之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字匾。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共三层,为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

或许是地理、人文以及时代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从岳阳楼最高层望出去,也只能看到瘦瘦的一段洞庭湖呈现在眼前,而更远处的长江也只是在朦朦胧胧中看到一些灰白的轮廓。带着些许遗憾走下楼去,信步在岳阳楼景区之中,细细浏览了不同年代的五座岳阳楼的模型,又走进陈列着范仲淹和滕子京塑像的“双公祠”,仔细阅读“双公”的生平文字;从“双公祠”退出,又走过三醉亭、仙梅亭和怀甫亭,还凭吊了三国时代鲁肃演练水军的古战场遗址,让我惊讶的是在距岳阳楼不远的地方竟然不期中邂逅了东吴大将周瑜的夫人——小乔的墓冢。

沿着湖边的甬道慢慢走去,身边的洞庭一路相伴,湖上时有货船经过,远处隐约可见的君山岛又隐没在云雾之中。

回首向岳阳楼望去,岳阳楼沉默着,似乎想对我说些什么。据史料记载,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相传为三国吴国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时,大诗人李白登临赋诗后,始称“岳阳楼”。我个人认为,享誉天下的大诗人李白为此楼赋诗,并不是岳阳楼名噪天下的主因。真正使岳阳楼名扬天下的主因是北宋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年),一个叫滕子京的受谪官员的到来,因其政迹斐然,重修岳阳楼,并请其好友范仲淹为该楼作记,才使岳阳楼名扬华夏。

查询相关史料,滕子京(公元991——1047年),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公元1015年,和范仲淹同年中进士。曾助范仲淹主持筑捍堤堰,后经范仲淹推荐,被召入试学院,后又任大理寺丞。以后,滕子京还曾率军抵御西夏东侵,并任泾州知州,为保卫泾州立下大功。战争结束调京后不久,驻守泾州的泾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官府公钱,监察御史梁坚也附合对其弹劾,指控其贪污公钱十六万贯。范仲淹、欧阳修等极力为其辩诬,后被降级。但御史中丞王拱辰仍然不罢手,终于使其在庆历四年春被贬至岳州巴陵郡。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可以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略见一斑。滕子京上任仅一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据史料,滕子京上任后大略做了三件事:一是筑堤防洞庭水患;二是兴办教育;三是重修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也成了滕子京贪污的新证据。在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就多有批评和指责。滕子京在岳州三年,后调苏州。在重修岳阳楼三年后,滕子京在苏州任上去世,年仅五十六岁,葬于安徽九华山下之青阳。《宋史》对滕子京有这样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宋史》的评价让滕子京形象在我的心中更加高大。一个被范仲淹引以为友并为之辩诬的滕子京极大可能是因为“尚气”和“倜傥自任”而被同僚所妒并招来构陷;而“好施与”和“及卒,无余财”则让我对其所谓“贪腐”的指控嗤之以鼻。

再一次回望不远处的岳阳楼,让我又想起了《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陕西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自幼寒窗苦读,二十六岁时中进士。从政之后,政绩不凡。泰州治堰,执教兴学,秉公直言,戍边西北。仕途上曾陷入景祐党争,多次因谏被贬。好友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劝其少说话,少管闲事,自我逍遥。范仲淹回《灵乌赋》,表达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态度。由于“庆历新政”的失败,范仲淹离京任职多地,政绩卓著。公元1051年,升为户部侍郎,1052年,调颍州,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望着洞庭湖上纷飞的薄雾,我的思绪穿越974年的时空俯瞰公元1046年的岳阳楼:经好友范仲淹的辩诬,滕子京贬谪岳州。赴任后的滕子京并没有因为被贬而消沉和颓废,而是勤于政务,只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身处岳州的滕子京经常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通过书信告知同样被贬的范仲淹。范仲淹对滕子京所取得的政绩是认可的,也是欣喜的。滕子京没有辜负范仲淹的力荐和信任,在岳州做出了不凡的政绩。面对颓败的岳阳楼,滕子京开始从民间募集资金重修岳阳楼。滕子京其实早已打算让范仲淹为日后竣工的岳阳楼作记,也在和范仲淹通信时将一本《洞庭晚秋图》寄给范仲淹。身处邓州的范仲淹翻阅《洞庭晚秋图》后,依据和好友滕子京通讯信札中的内容,以一个文学大家特有的禀赋和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在我看来,岳阳楼的历史以及包括李白在内的诸多文人的登临使其名扬海内是必然的。但是,让岳阳楼之名大放异彩的鼻祖只能属于范仲淹,历史上再无人能出其右。

纵览《岳阳楼记》全篇,作者从一个登楼者的角度描写了洞庭的自然景象,宏阔壮美,气象万千,词藻华丽,挥洒自如。尽管这些描述景色的文字范仲淹可以写就,欧阳修也可以写就,王勃同样可以写就。但是,该文最后一段文字所表达的崇高思想和人生境界却极少有人能够达到!特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作者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假借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肺腑之言,点题立意,回味悠长。最后一句结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则如怨如慕,悲凉感喟,让人泪目。

其实,《岳阳楼记》最核心、最丰富、最撼动心灵的地方也正是集中在最后的几段文字。千百年来,正是这短短的文字让千千万万人沉思和警醒,也让千百年来的仁人志士们感喟和心动。《岳阳楼记》以一篇短短的文字让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人们记住了一座名楼,也让千百年来的人们记住了一座洞庭湖边的城市。

在洞庭湖畔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我似乎穿行在历史的时空当中。我又想起了曾经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滕子京是杰出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像滕子京这样的杰出人物浩若繁星,许多人并不为众人所知。如果没有范仲淹,滕子京想必也会同样湮没于浩繁的历史之中不为太多人知晓。但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让滕子京从众多历史名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缅怀和尊敬的人物。

滕子京没有让范仲淹失望,历史终于给他盖棺定论。这一论定也同样证明范仲淹慧眼识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滕子京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范仲淹这样的朋友和知己;岳阳楼是幸运的,因为有大文豪范仲淹为之所写的《岳阳楼记》而名扬古今;岳阳是幸运的,因为岳阳有岳阳楼,有滕子京,有范仲淹为岳阳楼重修所写的《岳阳楼记》。


                             2020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