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读史:失之交臂的海瑞与张居正

  • 发布时间: 2022-12-01

读史:失之交臂的海瑞与张居正

作者:肖江

或许是个人的阅读习惯,也或许是受近二十年来清宫剧霸屏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阅读的史籍一直围绕着清史和民国史展开,对明史则知之寥寥。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出差的时间少了,阅读的时间自然多了;于是,详细列出一个读书计划,并把明史列入其中。

前不久,将当代作家熊召政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张居正》细细地品读了一遍。在品读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海瑞。结合读明史时的感受,对于海瑞和张居正这两个同一时代著名人物之间的关系总是在心中存有些许遗憾。为何会有遗憾呢?可能还要从历史上的这两个人谈起。

在中国,海瑞是一位知名度较高的历史人物。海瑞在明代隆庆朝任职时曾被百姓称为“海青天”,被认为是一位至清之臣。时至当代的1965年,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还被认为是那场运动的导火索让熟知那场运动的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海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他为何没有参与万历朝首辅张居正主导的改革?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一生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历任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在其任职期间,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兴修水利,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豪绅大户官吏退田还民等。

《明史》中这样介绍海瑞:“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 ,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任万历朝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施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出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阁大学士。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替代高拱任首辅,进中极殿大学士,主持裁决一切军政大事。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施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财政上,清理丈量田地,推行“一条鞭法”,经过一系列改革,“太仓粟可支用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复西南叛乱;在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经过他的全面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史称“万历新政”。

《明史》中这样评价张居正:“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评价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通过史料对海瑞和张居正两人的评价,可以对他们两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两人同处一个时代,也几乎同时步入政坛。嘉靖皇帝在位时,两人都已为官并且也有些交往,但两个人的仕途发展却有着极大的不同。海瑞是一个以耿直忠贞出名的道德楷模,在政坛上没有朋友,没有党羽;道德上的洁癖使海瑞在官场上茕茕孑立,更没有实现政治抱负的高平台。张居正则与海瑞有着天壤之别。张居正从进入官场伊始就展现出政治家的潜力,并在从政的过程中逐步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据史料记载,在张居正逐步步入权利中心的政治道路上,其卓越的政治才华已经显现。奸臣严嵩当政时,“嵩亦器居正”;在徐阶代替严嵩成为首辅后,也“倾心委居正”;高拱当权后,“两人益相密”;甚至,张居正私下和大内司礼秉笔太监冯保也关系很近,“神宗继位,保以两宫诏旨逐拱,事具拱传,居正遂代拱为首辅”。由此可见,张居正在政治高层可谓左右逢源,足见其高超的政治手段。虽然后世对张居正在政治上左右逢源颇有微辞,但退一步看,如果张居正在政治上不成熟或欠老辣又怎么可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张居正即代替去职的高拱担任首辅。

张居正就任首辅之时,官场腐败,国库空虚,人浮于事,积弊深重,百废待兴。就在张居正准备从整理吏治开始,四处选调人才时,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写信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青天”——海瑞。

张居正对海瑞是了解的。在万历皇帝继位后,朝内也有呼声希望启用海瑞,也有人向张居正举荐。恰在此时,张居正收到了海瑞的信。张居正对启用海瑞是慎重的,也依照朝廷定例令专人对其考核。《明史》中记载:“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由《明史》可以看出,张居正不用海瑞的原因是“峭直”。为何张居正害怕海瑞“峭直”呢?让我们回顾一下海瑞当年在任上的表现就可知晓张居正的担心。

海瑞曾因嘉靖皇帝痴迷修道炼丹不理政事,欲上疏敬言,但他深知嘉靖皇帝的性格和秉性;为此,他买了一副棺材,将家人托付给朋友,以赴死之心向嘉靖皇帝上了一本《治安疏》。上疏后,果然触怒嘉靖被关进诏狱。嘉靖离世后,朱载垕继位,(史称隆庆皇帝)。海瑞得以赦免并官复原职。隆庆三年夏(公元1569年张居正此时已进入内阁),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外放应天巡抚,辖区主要为地处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包括应天、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徽州等)。海瑞到任后,属吏早闻海瑞的严厉,许多有贪墨的官吏纷纷辞职;以前,江南显赫家族家的大门通常都漆成红色,在闻听海瑞任巡抚后,纷纷将红色大门改漆成黑色;掌管江南织造的宦官在海瑞到任后也主动减少了马车随从。

海瑞一直以来憎恨士绅大户兼并土地。海瑞到任后,立即着手将大多数被士绅大户兼并的土地夺回交还原主;在任上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海瑞的一些举措虽然受到百姓的欢迎,但却使地方士绅和大户感到不公。例如,为民众减免赋税,却强将减免的税赋摊派到士绅大户的头上,导致士绅大户怨声载道,纷纷逃离吴地。这样的结果致使曾经是国家税赋主要来源地的江南鱼米之乡在短时间内赋税收入快速下滑。

在海瑞任职应天巡抚仅半年时间里,由于他强力打压士绅大户,为百姓减税免赋,夺回土地,深受当地百姓欢迎,被百姓称为“海青天”。但同时,鱼米之乡却商业凋敝,士绅大户远避他乡,税赋大量减少,这块富庶之地的税赋因此减少十之七八,严重危及朝廷的税收。隆庆三年冬(公元1569年),上任仅半年的海瑞被都给事中舒化上奏弹劾,认为其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要领。当朝首辅大臣高拱也对其不满,加之其政绩较差,海瑞遂以养病为由辞职,回老家赋闲。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离世,年仅十岁的神宗继位。高拱在与后宫的政治角力中失败被革职发回原籍,张居正继任首辅。

张居正担任首辅大权在握后,立即开始整顿史治,擢拔有才能的官吏以振兴国家经济,充盈府库,以避免国家陷入更大的危局。朝野普遍认为张居正会重新启用海瑞。恰在此时,张居正收到了海瑞的来信。海瑞信中的语言是隐晦的,但言辞中透露出希望出山的意愿。张居正在考察和反复权衡后决定不启用海瑞。这一决定让朝中大臣颇为不解。

实际上,海瑞的人品、道德和政治操守都为张居正所欣赏和钦佩。但张居正出任首辅时的明政府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财政困难。但海瑞治理江南富庶之地的表现已经证明,海瑞是一把斩除不公和贪腐的利剑,却不是一位能振兴国家经济的能臣,更不是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官吏;他对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起不到根本性作用,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在当时的财政情况下,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国家和财政就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危机就会接踵而至,就会威胁到整个政权的稳定。

在政治家和改革家张居正的眼里,海瑞的“峭直”在某些位置和特定时期是需要的,但对促进地方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则是负面的。

就这样,两个大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终于失之交臂。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种遗憾,而是一种必然。海瑞天生就是要被尊放在神位上供百姓顶膜礼拜的;但张居正必须脚踏实地,必须考虑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在财政和经济濒于崩溃的情势下,张居正必须挽回士绅和大户的信心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张居正放弃启用海瑞而任用一些务实的官吏从而挽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政权,也为他下一步改革赢得了时间。

在我看来,海瑞在个人政治操守方面是无可指责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道德楷模。但是,作为官场上的异类却对万历继位后的国家经济和政治没有益处。政治有时候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只有追求政治上的平衡才能使政权稳定,政权稳定才能实施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军事措施,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张居正此时启用海瑞,或者擢升其进入内阁,海瑞完全可能因自己的道德洁癖而和张居正产生矛盾,并可能影响政策的实施和官场的稳定。

海瑞在对待士绅大户方面也存在着偏见,有时候仅从个人情感和好恶出发,无底线地支持基层百姓,这必然导致官绅大户的不满。这种不满最终演变成“软抵抗”,以至于地方经济受到巨大影响。

张居正弃用海瑞是明智的。张居正明白,面对当时千疮百孔的政治和经济仅靠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依他对海瑞的认识和了解,希望海瑞在一些方面妥协或有所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让海瑞成为他未来改革和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不如弃之不用。这也是海瑞和张居正终于失之交臂的根本原因。

张居正任首辅十年,尽心竭力,终于挽狂澜于既倒,将国家政治和经济带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魏源曾这样评价张居正“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梁启超称他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蒋介石评价他为“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

应该说,海瑞在张居正改革中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张居正力倡“一条鞭法”改革时,海瑞是积极的践行者。只不过,因他在江南巡抚任上只有短短的半年多世纪就黯然离开,因此,对于张居正继任首辅之后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海瑞始终只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张居正终于倒在为改革而费尽心血的首辅任上,此时的海瑞却只能赋闲在家。死后的张居正遭到清算乃至祸及子孙。但值得欣慰的是,那个敢骂皇帝的海瑞却始终没有对张居正落井下石,也没有在言语上攻击张居正,反而认为张居正功不可没。海瑞的个人品格以及张居正的万历改革都在历史中化做永恒。

我以为,或许,海瑞和张居正相处的最好方式和最圆满结局就是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