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享

从除夕到元日

  • 发布时间: 2023-01-20

从除夕到元日

作者:肖江

农历大年初一在古代被称为“元日”;元日寓意着美好和吉祥。

在中国人过年的习俗中,除夕是最重要的日子。为了这一天,人们要在心理和物质上提前准备很长时间。除夕除了远古时代除“夕”涵义之外,从根本上说是团圆喜庆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隆重和热烈的日子。在中国的不同地区,除夕正餐的时间因地而异,有的地方是中午,有的地方是晚上,但不论是什么时间,届时,家人们都会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叙别情、品尝美酒佳肴;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辞别旧年,迎接元日。——新的农历年的第一天。

从一九九〇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似乎对过年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重视,过年的感觉和氛围与我髫年时相比确实淡了许多。但总体上,过年的精神内质和文化氛围依然浓厚,过年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

在我髫年时的印象中,过年是极其隆重和热烈的;除了除夕外,大年初一也让我至今还津津乐道。

我的髫年时光是在淮河左岸沿淮平原上一个小镇度过的。所谓小镇实际上就是一个偏僻的农村集市,这里的百姓和外界似乎没有太多联系。正是在这里,我见识了颇具中国传统特点的过年场景。

在我的记忆中,进入腊月,小镇上的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忙乎起来。大人们在盘算着过年的各项事项,孩子们协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的主要事项是去筹集过年烧大火的材料(包括树根、荆条等耐烧的柴草)。做这些事的同时还要在心里计算着过年的时间。在外忙了一年的人们一般也会提前十天或半个月回到家乡。过年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含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衣食住行”四个字在这个时候体现的非常突出。“衣”是指在过年时要考虑为家中老人、孩子和大人添置什么新衣服;“食”在这个时候显得非常重要。吃的东西包括米、面、油、盐、酱、醋、茶、佐料等,还要准备必不可少的肉类;还要准备足够的柴草,因为过年前要蒸大量的馒头和花卷,还要包许多饺子,还要用鏊子摊出大量的煎饼;在“住”方面,有条件的人家在秋收后就开始考虑是否要新建或翻修房屋;“行”是指在过年期间要去看望哪一位亲戚,主要是相距较远且多年未见的亲戚。在我的眼里,似乎百姓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过年。

除夕的晚上,在没有电灯和电视的年代(甚至连无线电收音机也很少),时间是缓慢的。在昏黄的油灯下,大人们往往就着火盆和油灯的光亮说着讲不完的话,老人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倾听,偶尔也会插几句话。说话的“主力”是那些青壮年们,他们之间似乎要把一年要说的话在除夕的晚上全部说出来。这个时候,最受冷落的是孩子们。白天的时候,孩子们忙着和大人们一起贴春联、窗花、放鞭炮,穿着光鲜的衣服满世界炫耀,又可以尽情地大口朵颐;孩子们在白天里是高兴和满足的。只是到了除夕的晚上就会觉得相当无聊。大人们说的话大都与孩子们无关。但按照风俗习惯,除夕这一天晚上孩子们也不能早早上床睡觉,必须“守岁”。对于孩子来说,究竟“守岁”是什么以及有什么说法,大人给出的理由总是让人懵懵懂懂不明所以。但习俗必须遵守。于是,孩子们只好躲在大人的身后,在晃动的灯影里听大人们讲那些听不懂的事情。或许,这也是一种启蒙吧!许多年之后,当我也要求我的孩子“守岁”的时候,他睁着疑惑的眼睛开始“守岁”;只是这时候的他有了电视和手机陪伴可以轻松地迎接来大年初一。

儿时除夕的灯火是温馨又亲切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守岁”的时间又是难熬的。大人们看到孩子们恹恹欲睡的样子会千方百计哄孩子们坚持下去。可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们都会在疲倦中睡去。只是孩子们的梦是甜的,因为大年初一的一个重要活动正等着他们。

疲劳了一天的孩子在新的一天醒来基本上是被鞭炮声唤醒的。大年初一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日子。早晨起床时,父母会把收藏在箱底或在过年前做好的新衣服拿出来给孩子们穿上,穿戴整齐并简单吃完早餐后开始给长辈拜年。最让孩子们难忘的就是给长辈拜年,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得到“压岁钱”。通常情况下,“压岁钱”也是一个孩子一年中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因此,孩子们都特别重视。拜完年后,孩子们还会私底下比较各自的“收入”多少。但不论收入多少,孩子们的脸上都带着欢喜和满足的笑容。拜年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走出家门和自己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欢快的笑声会贯穿过年的始终。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动火的(实际上就是不做新饭和新菜)。一般情况下,大年初一的三餐主要吃前几天就包好的饺子或蒸好的馒头、花卷等,也吃一些购于商店或自家做的糕点花生等。孩子们给长辈拜完年后,亲属之间也会相互拜年。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如果相互距离不远,一般就骑车或步行前往。通常情况下,大年初一这一天,相互拜年的一般都是直系亲属;有些直系亲属相互间也差不多一年或多年不见,彼此趁着过年的时候大家相互拜望和祝福。

大年初一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一年开始的日子当然具有特殊重要的寓意。被称为“元日”的大年初一本身就是吉日之意。在古代典籍《书·舜典》中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中有:“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古往今来,对于“元日”,文人词客们总是不吝美好言辞予以颂扬。最有名的莫过于宋代大文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把元日的热烈气氛和场景一下子带到了人们的面前;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也自有一番农家趣味:“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野老就耕去,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宋代诗人王十朋的《元日》则写出了“情”字,让人从中感受到了暖暖的情谊:“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写尽了和家人团聚的心情:“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寄托了美好、希望和祝福。也正是在希望和祝福声中,中华民族的子孙在一年又一年的元日里带着美好的希望和亲人们的祝福启程,续写着人生,续写着历史,续写着奋斗与辉煌。

时光流逝到今天,传统节日依然是中华民族生活和文化传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通讯和快捷的交通将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尽管外界有太多的诱惑和鼓励,但中华民族过年的意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元日的希望之声和祝福之语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依然有着激励和精神意义。

回首已经过去的纷纷扰扰的三年,面对刚刚过去的虎年,在元日的霞晖映照大地的时候,我和众多的华夏子孙们一样满怀希望,充满信心,一路向前;同时,我也要衷心地祝福家人们和朋友们,在新的兔年的元日,振奋精神,满怀信心和希望,好好生活,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在我的眼里,元日就是一个醒目的坐标,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座精神加油站;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在元日里完成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理准备,并在元日里信心满满地再次启程。我相信,从元日一直延伸向前就是美好和健康的未来。